您当前所在位置 : 网站首页 >> 追根溯源

咨询热线

13840855575

13795141919

古迹寻芳    |    Historical Site


(一)姓氏本源考

關於藍姓之本源,其說不一,摘其要者有三:

1.出自賜姓

據閩、粵、贛各地《藍氏族譜》記載,藍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。

“昌奇公為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wǎng之子,臨誕時有熊國君貢秀藍一株,帝甚喜,因賜姓曰藍,賜名曰昌奇,後分封于汝南,遂以此地名為郡,後子姓蕃衍,遍處雍、青、徐、荊、益、冀、幽,布甲天下,今之藍姓皆公遺裔”,汝南堂名源此。又載曰:“炎帝號曰神農,乃始祖也,十一世傳至榆罔遷空桑(今即 墨 蓝 氏 方 臣 支 族 谱山東省曲阜縣),徙涿鹿(今河北省涿州市)時,有熊國君貢秀藍一株,值帝后宮降生一子,帝甚歡悅,以貢藍賜姓藍取名昌奇,及長分封汝南,遂以此地為郡。”  (但據《三皇本紀·補史記》考:神農納奔水氏之女為妃,生帝哀,哀生帝克,克生帝榆罔,故榆罔應為神農之第四傳,原《藍譜》所記帝榆罔為十一傳,這在輩序上有出入。)又載曰:藍氏為炎黃子孫,******代昌奇公生於帝喾k ù二十二年,即西元前 2738 年,時以秀藍賜名,分封為汝南郡(河南省新鄭縣)火旺公。歷年藍氏興旺,代代有名人,子孫遍及全國海外。至十代善公助夏禹治水,授以“牧”都安邑,遂住安邑(山西省安姨縣)。嗣後,藍氏子孫又徙遷陝西,隱居長安,甘肅隴西縣,湖廣荊州,江蘇上元縣,今南京市朱紫坊。藍氏後人尊昌奇公為藍姓的始祖。

2.出自嬴yíng 姓此說以古文獻資料的相關記載為考證依據,認為藍姓***早出現在戰國時期。此說認為,藍氏,出自嬴姓。先宗:秦子,以地為氏。梁惠王三年,秦子向受封于藍(今陝西省藍田),人們稱他為“藍君”,他的後代遂以封邑地名為姓,稱藍姓。當代不少地方,習慣上把藍姓與蘭姓混為一談,即把“蘭”字作為“藍”字的簡化字使用。事實上,古藍姓與蘭姓,在歷史上完全是兩個姓氏。蘭姓出自姬j ī姓,是春秋時鄭國公族的後代。藍姓出自嬴姓,另有自己的血統源流。

3.出自芈m ǐ姓此說認為,春秋後期,楚國有個大夫叫亹wěi,因任藍縣尹(在今湖北省荊門縣東),又稱藍尹亹。藍尹亹的後代子孫遂以“藍”為姓。即 墨 蓝 氏 方 臣 支 族 谱

(二)蕃衍遷徙考

藍姓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大姓,但是在臺灣是第六十六大姓。始祖昌奇公以降,隨朝代更迭,後裔因受歷代戰火影響,或受封隨居,或尋找新的生存之路,自北向南搬遷蕃衍。唐中宗天授元年(西元 690年)傳至 108 世明德,任揚州節度使,宦游金陵,自北豫遷建康(今江蘇省江甯市),居上元縣朱紫坊,為江南開基 1 世祖。宋理宗寶慶元年(西元 1225 年)江南 15 世(受姓 122 世)吉甫,遭金人之亂,棄建康句容,奔閩居福清五福鄉,為藍氏入閩始祖。廣東省潮汕藍氏大多是明清時從漳浦遷入的,漳浦的藍姓種玉堂則是由藍元晦于明初由江西遷居漳浦後開創的。藍元晦被追認為種玉堂三世祖,其祖藍炯為一世祖,父藍琛為二世祖。藍元晦生三子:長子慶福(四世)居苌cháng坑(今赤嶺),為漳浦藍姓始祖;次子慶祿,遷藍教(今隆教),為龍海藍姓始祖;三子慶壽,遷居廣東大埔河廖(今湖寮),分支又遷饒平藍屋村。據藍氏族譜記載,又有藍氏來源於畲shē族的傳說。該說認為,遠古盤瓠h ù的次男藍光輝,封護國侯,處汝南郡。藍姓是佘族的******大姓,廣布於閩、粵、贛山區。宋元之後,一部分或者是為了躲避漢族的屠***,或者是出於對漢族文化的崇敬,改變了自己的族稱,這種狀況持續了幾百年。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,福建的漳浦、龍海、上杭,廣東的大埔、饒平等地的藍姓才突然恢復為佘族,總人數達幾萬人。而族源相同,散佈於海內外各地的更多藍姓族人,至今仍以漢族面目出現。潮汕的藍姓,還有一支是由鐵安公直接從漳浦遷居而來的,初居澄海大衙,再蕃衍至樟林、河浦、達濠等地。入潮時間應在明初,因即 墨 蓝 氏 方 臣 支 族 谱為明嘉靖三十五年(西元 1556 年),世居漳林山邊的十五姓排戶具呈潮州府,請求築寨屯聚防禦寇盜,十五姓中就有藍姓。

(三)宗祠對聯考

〖藍姓宗祠門眉題辭〗

明德世弟 采荷遺風

“明德世弟”頌揚明德公風範。譜載明德公為藍氏第 108 世祖,生於唐太宗貞觀年間,官至楊州節度使,為江南開基始祖。“采荷遺風”,“采荷”亦作“彩和”、“采和”。是藍氏第 109世祖,明德公之子也。藍采荷是唐玄宗開元元年癸醜科進士,授左輔朝廷諫議大夫,因諫權臣楊國忠被謗見黜,解職歸家,身終南山為逸士,修煉成功,白日升天,古今相稱大羅仙(八仙之一)。有詩贊曰:“解印辭朝就學仙,煉丹成日上青天。有子流芳無後慮,逍遙快樂海雲邊。”


〖藍姓宗祠四言通用聯〗

福州望重;

即墨名高。

上聯典指宋代程鄉人藍奎,字秉文,小時候家貧,借書苦讀。中進士後,官博士,曾奉詔在福州點校文章。氣節與文章一併出名,學者稱他為藍夫子。下聯典指明代即墨人藍田,字玉甫,號北泉,嘉慶年間進士,官至河南道監察禦史。當時,大臣張璁迎合世宗旨意討論大禮,藍田反復抵制,先後七次上疏,以至受杖刑被打成重傷,仍堅持自己的意見;又彈劾陳洸huàng違法的事,正直的名聲震動一時。著有《北泉集》。福州望重;泉郡名高。即 墨 蓝 氏 方 臣 支 族 谱

同上。

讀書課子;

推產分俸。

上聯典指明·藍瑞,仁惠清廉,知漢中府歸,囊無餘資,惟讀書課子。

下聯典指明·藍偉,致仕歸,推產讓兄,分俸恤族。八閩望重;涼國名高。

上聯典指宋·藍奎,第進士,官博士,受詔校文于福州。

下聯典指明·藍玉,初隸常遇春,累功至大都督府僉事,以征西番功,封永昌侯,後進封涼國公。衡文望重;討賊功高。

上聯典指宋·藍奎以文章氣節名,受詔校文,學者稱“藍夫子”。

下聯典指明·藍玉事典。濠梁仙侶;浙派畫家。

上聯典指唐·藍采和,為傳說中的“八仙”之一。

下聯典指明·藍瑛。

汝南世第;

節度家聲。

上聯典指藍姓的郡望出自汝南。

下聯典指藍氏 108 世入江南始祖藍明德,官任楊州節度使,故謂

“節度家聲”。

〖藍姓宗祠五言通用聯〗

汝水源流遠;

藍田世澤長。

即 墨 蓝 氏 方 臣 支 族 谱

此聯為福建省上杭縣官莊藍氏宗祠聯。全聯典指昌奇公為藍氏得姓始祖,封汝南郡(在上蔡之西南,今為汝南縣),汝水與汝南指的是同一個地方;據《竹書紀年》載,梁惠王三年,秦子向受命為藍君,即藍田。子孫以地為氏。藍田今在陝西省長安縣的東南,該處以出產美玉出名,故有“藍田種玉”之稱。

上聯典指明代進士藍瑞,字伯麟,鄧州人。正德年間任常州府攤官,莅l ì政廉明,轉南京刑部郎,後升知漢中府,赴任二年,百廢俱瘵zhài,不為時所容。比歸,囊無餘資。惟讀書課子,著有《求仁錄》、《湍南稿》等。下聯典指宋代進士藍奎,字乘文,程鄉人。官博士,受詔校于福州。以文章氣節名,學者稱“藍夫子”。

遊擊驅海賊;義勇保金瓯ō u。上聯典指清代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,字荊璞,漳浦人。康熙間由把總擢zhuó溫州遊擊,屢敗海賊,賊聞風破膽。皆曰:“謹避老藍”。後擢南澳鎮總兵。從施琅入臺灣,平朱一貴,官至福建水師提督,加左都督。卒諡襄毅。下聯典指關東革命大都督、北伐***總司令藍天蔚(1878-1922),字秀豪,湖北黃陂人。早年以官費留學日本士官學校。1903 年,沙俄入侵我國東北,他發動留日學生組織拒俄義勇隊,被推為隊長。後因日本政府干涉而被迫解散。回國後,任湖北新***統帶兼湖北將弁學堂教員。1910 年任新***,第二年即潛逃上海,被民***推為關東革命大都督、北伐***總司令,駐節煙臺。1921 年任鄂西

〖藍姓宗祠七言通用聯〗

種傳四海皆有慶;

玉出藍田即望馨。

見上《藍姓宗祠五言通用聯·汝水源流遠;藍田世澤長》聯之注釋。

樸樹千枝根共本;

汀江萬派水同源。

此聯為福建省上杭縣官莊藍氏宗祠聯。

上聯“樸樹”,指該藍氏宗祠位於官莊樸樹下(今樹人村內)。

下聯“汀江”,是閩西******的河流,上游流經林木蔥蘢的深山峽谷,

一路上彙集山泉、小溪,在崇山峻嶺中回環曲折,匯成大川奔流南下。流經福建省長汀、武平、上杭等縣,再經永定縣流入廣東。在廣東省大埔三河壩與梅江匯合稱為韓江。主流在廣東省澄海縣入海,全長 328公里,其中福建省境內 285.5 公里。

源自春秋流芳遠;

望出汝南世澤長。

上聯典出藍姓的得姓源流為春秋時期。

下聯典出藍姓的郡望汝南郡。

北泉禦史聲威壯;

浙派殿***品位高。

上聯典指明代進士藍田,字玉甫,號北泉,即墨人。官至河南道

監察禦史。性耿直,對不法之事則直言糾劾,聲震一時。有《北泉集》。

下聯典指明末畫家藍瑛,字田叔,號蜨首、石頭陀。錢塘人。擅山水,早年風格秀潤,後漫遊各地,風格變為雄奇蒼老。兼工人物、花鳥、蘭竹,骨力峭勁,各具意態。世人稱他為“淅派殿***”。長景明暈在空際;

金銀宮闕高嵯峨。

此聯為唐末逸士藍采和《踏歌》詩句聯。據傳,藍采和夏服絮衫,

冬臥冰雪,常于長安市攜籃而歌,自號藍采和。為世所傳八仙之一。

他的《踏歌》詩,已被《全唐詩》所錄。

為邀詩伴尋紅葉;

擬入南宮奏玉箏。

此聯為明末畫家藍瑛書聯。

種德馨香光祖烈;

玉堂高敞耀宗榜。

此聯為福建省龍海市隆教鄉藍氏家廟種玉堂聯。

銅柱海疆曾著績;

鐵衣戎略夙知名。

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石椅燕山藍氏宗祠種玉堂聯。種玉堂位於赤嶺公路東側,座東北向西南,二進兩廡******井。第二進六楹三開間,主屋左邊建前後廂房,中夾開井,三山雙坡懸山屋頂。祠寬 18米,深 28.5 米,土木抬梁結構,廟前廣場面積約 800 餘平方米。始建於明嘉靖五十五年(1566 年),康熙三十四年(1895 年)修,1962年、1982 年、1996 年相繼修葺。祠中懸掛朝廷授閩台水陸提督藍廷珍的平臺大將***匾。康熙丙子朝廷授福建水師提督藍義山的所向無敵匾。雍正十三年朝廷授予閩台水師提督藍元枚的三贊大臣匾。授予廣州府正堂藍鹿洲的公正廉明匾。種玉堂藍氏奉藍氏始祖藍昌奇的******百零八世裔孫、揚州節度使藍明德為一世祖(下同)。

〖藍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〗

種子耕孫,文風鵲起;

玉堂金屋,甲第蟬聯。

此聯為福建省龍海市隆教鄉藍氏家廟種玉堂聯。

潮本思源,懷思忠孝;

宗敬祖奉,祀依綱常。

此聯為福建省上杭縣杭邑城內南門南市巷(原稱藍巷)藍氏家廟聯。

吟詠鏗鏘,騷人望重;

文章氣節,夫子名尊。

上聯典指宋代詩人藍元威的事典。下聯典指宋代進士藍奎的事典。

燕山種英,屏開將***按劍;

藍田挺秀,門對×馬朝天。

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石椅燕山藍氏宗祠種玉堂聯。

五百多年,源源本本追功德;

二十余世,子子孫孫慶熾昌。

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石椅燕山藍氏宗祠種玉堂聯。

種義耕禮,念祖宗聿修厥德;

玉筍蘭芽,願子孫長髮其祥。

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石椅燕山藍氏宗祠種玉堂聯。

鴻燕吟詩,博學浩瀚毓俊侯,

駿馬馳空,***織藍世撼中侖。

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石椅燕山藍氏宗祠種玉堂聯。

三楚大巡按,勝國曾持節鉞;

六部小宗伯,聖朝與掌絲綸。

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石椅燕山藍氏宗祠種玉堂聯。

閩山沃土、喬木千枝,七枝競茂;

汀水清泉,激流萬派,一派揚波。

此聯為福建省上杭縣杭邑城內南門南市巷(原稱藍巷)藍氏家廟聯。

由鎮海而分支,木本水源思先德;

蔔萇溪以衍派,文經武緯振後昆。

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赤嶺佘族鄉赤嶺村藍氏宗祠聯。

陳俎豆以四時序事、序齒,共矢真誠昭祀典;

聚子姓於一堂興仁、興邦,讓聿厥德振家聲。

此聯為廣東省澄海市東裏鎮南盛裏藍氏通祖祠錫慶堂聯。南盛裏錫慶堂由藍氏通祖祠及兩側兩座大夫第構成,是傳統潮汕祠堂及民居建築,既充分體現四馬拖車的建築風格,又有推陳出新、洋為中用的獨到之處。大夫第的格局、建築藝術、嵌瓷泥塑等都充分顯示潮汕四點金民宅特色。門樓按三門設制,中門匾額是“藍氏通祖祠”,左、右門匾是“蘭芳”、“桂馥”石刻,花巷門門匾分別是“禮門”、“義路”。門樓內外側巧妙地採用多幅石刻詩賦、楹聯、法器並配有栩栩如生的動物,生機盎然的花木,豐富多彩的屋脊屋簷的漏花嵌瓷泥塑。門樓及大廳、拜亭的地面用高級進口釉面地***。拜亭是慶典和祭祀的場所,兼可作戲臺。拜亭是重簷尖山式歇山屋頂,與大廳屋頂的結合是“一殿一卷式”勾連搭屋頂。屋面飛簷翹首,維妙維肖的泥塑嵌瓷,展示了生機勃勃、蒸蒸日上的氣魄。形狀為八角形及正方形起線的外八字式八根石柱及柱礎,簷下木雕垂花柱及玲瓏剔透的木刻構件,對拜亭的軒昂華貴起到烘雲托月的作用(下同)。

胥訓詁、胥保惠、胥教誨,各守爾典率乃祖考;

以德進、以事舉、以言揚,相觀而善達乎朝廷

此聯為廣東省澄海市東裏鎮南盛裏藍氏通祖祠錫慶堂聯。





友情链接

本网部分作品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的机构;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。文章代表作者观点,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。

中华蓝氏文化发展促进会官网 主办:中华蓝氏文化发展促进会

备案号: 辽ICP备2023000485号-1